中国互联网30年 | 中央网信办《中国网信》刊发田溯宁署名文章

2024-05-06 亚信科技

202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变革。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管的《中国网信》杂志邀请亚信联合创始人、亚信科技董事长田溯宁博士推出署名文章,回顾波澜壮阔的30年。


1.jpg


以下为田溯宁署名文章。


2.jpg
图:亚信联合创始人、亚信科技董事长  田溯宁博士

作为互联网产业的一名“老兵”,从青年时期到耳顺之年,我的事业和人生价值的实现都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交融在一起,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也不会分开。


1993年,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当时我在美读博,深切认识到这一举措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以此为灵感,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一文。1994年4月20日,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随后,互联网在国内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我参与创立的亚信公司支持建设了中国互联网(ChinaNET)、上海热线、中国金融骨干网、广东163网等近百个网络工程。


回首往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怀有理想主义的技术先驱者、有远见的政府官员以及充满激情的互联网创业者,他们在很多关键时刻的重要选择铸就了如今中国通信和互联网产业的辉煌成就。


时刻一   走开放的TCP/IP网络之路


1997年8月,中国邮电代表团在美国夏威夷参加I-NET会议,我和同事丁健负责接待工作。在得知计划上线的China-mail(中国公用电子信箱)系统考虑使用X.25网络这一运营商封闭网络时,我们不断向中国邮电代表团讲述开放网络的重要性。夏威夷会议期间,主办方通过详尽展示向中国邮电代表团介绍互联网技术,使中国代表团也认同了TCP/IP网络。可以说,如果1997年中国没有选择开放的TCP/IP 网络,或许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就不会存在。 


时刻二   以163网段为主


1997年,中国互联网界有一种争论,认为出于安全因素,应构建内联网路线,即发展169网段,把中国做成一个庞大的内联网(Intranet)。当时,我和丁健都坚持认为,仅限于内部网络的做法将导致中国无法与全球互联网接轨。

 

记得我曾参与过一个讨论会议,在会上,我拿出刚刚出版的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书中对未来互联网的描述清晰地表明,互联网才是真正的未来之路,中国必须踏上这条道路。

 

最后,在多轮深入研讨后,中国确定以163网段为主,169作为辅助部分加以发展。

 

时刻三   国内基础网络以IP为主,为移动互联网发展打好基础

 

2010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自强提出,中国的基础网络架构应以IP为主。过去,我们的IP网络运作于运营商网络的应用层上,网络效率非常低。侯自强提出,IP网络应直接构建在光通信传输层上。如今回顾可见,全球范围内的骨干网络,包括移动网络在内均已普遍采用IP网络作为基础架构。

 

以上提及的时刻,都是我亲身经历的。在中国互联网3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这样的璀璨瞬间还有很多很多。回顾这些重要时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开放、创新、共享精神始终贯穿其中,成为推动中国互联网发展壮大的底色。中国互联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植根本土、拥抱世界的鲜明特征。我坚信,这些精神特质仍是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不变之色。

 

如今,中国互联网发展也将开启新的篇章。互联网已从连接人群走向连接万物,从消费互联网走向产业互联网。未来,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互联网将演变为一个具备感知能力的网络体系,朝着深度重塑企业和全社会运营模式的方向迈进。党中央提出发展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而互联网产业正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不仅可以赋能千行百业,还能帮助其他行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互联网产业在中国高质量发展当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充分享受了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丰硕成果。未来,我们将继续继承和发扬互联网的开放、创新精神,勇于探索、不断试错、无惧挑战,让互联网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群。